明式家具,文人風骨。
明式家具,生來自帶一股含蓄內斂、行云流水的氣韻,合著城市山林里白墻花影、小橋流水的韻致。
01
文人風骨
明式家具,脫胎于文人的胸臆,隨著江南私家園林的興盛而發展起來。明代中后期,唐寅、李漁等文人騷客紛紛加入家具的設計、風格的研討、時式的推廣,特別將個性化的藝術思想融化到具體的器具之中。
使得那時文人的思想、藝術和獨特的審美觀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,同時,也使明式家具制作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。
◎黃花梨升降式燈臺成對
文人推崇的家具有各種講究,風格要古雅,形體需精麗,裝飾忌粗惡,材料多選花梨、紫檀、鐵力木之屬,用材質自身的肌理質感,追求自然的樸素無華。誠如《長物志》中所說:“寧古無時,寧樸無巧,寧儉無俗?!?/span>
其實,制作家具本是匠人之事,歷代士大夫多恥于為之。然而明代文人多了一份塵緣,一改對匠人的輕視,親身參與家具的設計,以博雅的胸懷和率真的性情,將審美與日常、文人趣味和民藝技巧聯結了起來。
由文人參與家具設計,所以明式家具生來便裹挾著文人風骨,帶著以柔克剛,簡練空靈的不凡氣質。
◎名廣作 1.52米明式條案
主料:緬甸花梨
02
兼具美學與實用性
明式家具的造型是通過“線”來實現的。借著簡練流麗的線腳造型,一絲不茍榫卯結構掩去手工的接口痕跡,安靜得仿佛閱盡浮沉的智者最后的歸隱。
文人崇尚清雅,明式家具也講究“以少勝多”,沒有過多花哨繁瑣的雕花裝飾,對線條則是“計墨如金”。文人擅長書法,在我們看來玄妙不可及的線條,于他們而言,可能并非難事。
一個家具部件,如同一個漢字筆畫,用一個適度的曲率,成全整體造型的美觀。曲線流暢,直線剛勁,線與線之間穿插、重疊、錯落,在不同的空間和角度上,產生變化靈動、層次豐富的情趣。
◎名廣作 拐扶手圈椅
主料:贊比亞小葉紫檀
規格:椅 60cm*56cm*93cm
幾 38cm*46cm*61cm
理想化的“線”,既表現著構件的外形,又貫通著家具的內在,架接著家具使用功能和藝術旨趣。
比如,明式椅子的“搭腦”,總是處于椅子的最高處,往往也最引人注目。搭腦的式樣最為豐富、考究,兩端的線形上翹或下垂,前傾或后仰,柔合或剛挺,順滑或遲緩,往往關聯著椅子的造型形象和材質。即便用現代人體學來驗證這些搭腦的合理性,也無可挑剔。
坐在一張明式椅上,帶來的感受,定會超出“坐”這種日常行為。明式家具是端肅的、板正的,不以放松身體為目的,反而是要人端正姿態。無論何時何地,禮儀風范都不可拋卻。明式家具既以人的身體感受為重,又引導著人的修養與自省。
明式家具充盈著質樸典雅、簡素大方的氣質,同時又不失功能的適用、形式上的完整和技法的老到,將“用”和“意”渾然相通、融為一體。
03
永不過時的經典
明式家具來自幾百年前的文物和收藏品,但人們也會發現,它至今仍可以舒適協調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空間里,禁得起各種時尚變化。
有“中國古董教父”之稱的安思遠曾說:“中國家具是裝飾藝術中唯一真正的世界公民。只要你給它足夠的呼吸空間,它能與任何其他風格裝飾相得益彰?!?/span>
◎安思遠的豪宅一角
西方現代主義設計風潮延續至今,而人們驚喜地發現,幾百年前的中國明式家具,其簡潔的風格、嚴謹的科學,與今日的潮流竟能如此吻合。丹麥設計大師漢斯·瓦格納借鑒明式圈椅,設計出的椅子“The Chair”,被贊譽為“世界上最美的椅子”。
◎左圖:中國明式圈椅
右圖:丹麥傳世經典”The Chair”,由漢斯?瓦格納(Hans J. Wegner)創作,深受中國明式椅子設計風格的啟發和影響
明式家具代表著一個過去時代的風貌,也仍然是今日的經典。
當今,傳統人文的東西漸為時尚,遺產也將被重新拾起。明式家具,有太多值得借鑒和思考的地方,它默默地轉化著宋元的簡樸典雅,精妙地呼應著它所處的時代。
讓每一件家具的造型、紋理、裝飾、組合,以及結構部件的變化,都與居家環境高度融合,映襯著周圍的梁柱、墻飾、花窗、欄桿,勾勒出生活與藝術的意蘊。
任何藝術,自有其成長的過程。家具聯結著時代,與美、與人、與生活、與環境合生共長。沿著這一條連著的不斷的線,去重塑中國人文內涵,建立世界品味,將指引著我們走向下一個歸宿。
下一篇:精致生活,從紅木家具開始
返回列表>>